四年级上册数学《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上册数学《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数学《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1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索”。因此在教学《积的变化规律》这节课中,我注重情境的创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中的两组算式调整为一组乘法算式。这一组算式是以能够体现我们课本所要传达的信息与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这一组算式去发现问题,从而去经历发现规律——总结规律——验证规律——运用规律这四个层次的学习。在这四个层次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观察、探索、交流、归纳等方式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索过程,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体验发现规律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但是在这节课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学生虽然能够通过例题找出积的变化规律,但是仍有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懂得该规律的应用。这在后面的练习时表现的尤为明显,部分学生还是用以前的老方法进行计算,而不是找到规律直接写得数。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多加练习,也多关注思维慢一些的学生,加强对他们的引导,使他们能更积极更有目标的去思考。
2、这节课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索、交流,从而归纳积的变化规律,有部分学生还是不敢举手大胆的交流。这部分学生主要是害怕自己说错了,让别的同学取笑。针对学生不敢发言,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多给学生鼓励,多给学生信心,使学生畅所欲言。
3、由于学生参与度不够,导致课堂进度受影响,设计的巩固练习题没有全部进行完。
四年级上册数学《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2
教材分析
《积的变化规律》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课例以一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在乘法运算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通过这个过程的探索,学生将会经历研究问题——归纳发现规律——解释说明规律——举例验证规律四个层次的学习过程。学生将会用到观察、计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手段,并最终发现规律,归纳与验证规律,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探索与推理的能力,让学生体会事物间是密切相关的,受到辩证思想的启蒙教育。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利用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学生通过对算式的观察,自主的去探索规律、验证规律,并使用规律。本课在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去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发现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策略。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探究活动,发现规律。
1、引导学生观察以上这组算式的特点,想一想、说一说你的发现
《观特点》
(1) 引导学生观察因数的变化特点和积的变化特点。
(我们纵向看,这组算式什么没变?什么变了?那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和积是怎么变的?有没有规律呢?)
(2)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
(3) 全班交流,课件引导
师给三个算式标上序号,如果把①式作为标准,②式与①式比,因数和积各是怎样变化的?
《找规律》
通过观察比较,你能说说你发现的规律了吗?
师:积的变化是随着因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积的变化规律。(板书课题)
《写算式》
运用以上规律与①式对比,你能接着往下写两道算式验证一下吗?试试看,一定行!200×8=1600 8×40=320 (要口算,你们是怎么想的)
2、同学们再看一组题,它又藏着什么秘密呢?
20×4=
10×4=
5×4=
(1) 引导用同样的学法观察第二组算式,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法:观特点、找规律、写算式)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除以几。”
(2)运用以上规律,你能根据15×12=180直接答出下面两题的得数吗
15×12=180 15×6= 15×3=
(写完后和同桌交流你是怎么根据规律写下得数的,算一算对吗)
3、整体概括变化规律
让学生回忆,再读一读这两个规律,数学讲究简洁美,能说得再简单些吗?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
(评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概括,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对积的变化规律进行整理,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相应的问题,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第一关:小试牛刀
完成教科书第58页的.做一做。
2、第二关:再展雄风
完成教科书练习九的第五题
3、第三关:随机应变
完成教科书练习九的第1、4题
第一题谁来读题,能利用刚才学的规律来解决吗?方法多样,说说方法
第四题,如果用两种方法,让学生说说方法,哪种简便。
4、第四关:终极对决
完成教科书练习九第二题,(如果没有用我们学的规律,可出示百宝箱)
四、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四年级上册数学《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3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例4---“积的变化规律”。在乘法运算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是整数四则运算中内容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教材例题以两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在这个过程的探索中,我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因数(或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体会事物间是密切相关的,受到辨证思想的启蒙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点感觉还不错的地方:
1、我设计了让学生自己举例像书上那样写出2组算式,还设计了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发现,这样让学生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也对后面规律的揭示起到铺垫的作用。
2、通过规律过程的探索,不但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体会事物间是密切联系的,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3、练习的设计能由易到难,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轻松自如,并且重视每次练习的反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这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1、教师的语言不够简练,在教学2的规律时让学生探究规律的时间太多,有的时候学生已经说的很好了就不要让其他学生再说了。
2、教师的提问要精练,例如教师提问“你能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来解决下面的问题吗?”可以换成“这节课我们用积的变化规律来解决下面的问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4
积的变化规律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信息窗呈现了筛沙车清理海水浴场的情景。通过介绍筛沙车每分钟清洁沙滩的面积数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对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索。课堂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自己探索出积的变化规律,并灵活运用这个规律解决问题。
在探究积的变化规律时,我注重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让学生在充分经历中感悟,在充分感悟中提炼。新课标注重学生的“过程与方法”的探究,提倡学生充分地经历问题的产生、发现、探索的过程。整个过程,学生主动参与,借助统计表和乘法算式探究积的变化规律,在大量的举例、充分地观察中去感悟积的变化与不变的规律,初步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充分经历了知识的发生过程。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为了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练习中,我再次出示本课信息窗情境图。让学生继续探究:5辆筛沙车每分钟清洁沙滩多少平方米?15辆呢?30辆呢?“这个练习回归生活实践,让学生感受到积的变化规律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不足之处:
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描述积的变化规律时,语言总是不够准确、表述总是不够完整。于是,我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逐步完整、准确地描述出积变化的规律。今后我们应该注重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四年级上册数学《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5
《积的变化规律》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通过这个过程的探索,不但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体会事物间是密切联系的,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这堂课我以几组口算乘法算式为载体。口算环节结束后,我问:“你能根据每组算式的特点接下去再写2个算式吗?”通过这一环节,只要学生能写出算式,那么他基本上对规律就有了大致的了解,虽然说不出,也心领神会了。
但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学生突出的表现是不能准确的找到积的变化规律,学生似乎只停留在知识的表面,在教完这节课后,留给自己是无尽的思考,为什么学生开始学习时兴趣高涨,到后来的沉默,说明学生没有正真的掌握,接下来只好培养学生迁移类推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通过学生多说多练来改善了。